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诺贝尔的故事:莫言:毁誉参半的诺贝尔文学作家,如何看待关于他的各种争议?

网友提问:

莫言:毁誉参半的诺贝尔文学作家,如何看待关于他的各种争议?

优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任何大师有所争议,都是正常的。

但是,对于莫言的一些争议明显不是就事论事。

萨沙没看过莫言的小说,但既然人家能够拿诺贝尔奖,比普通作家肯定高了百倍,比我这种业余玩票的高了千万倍。

人家厉害,你要承认,承认别人厉害看到自己不足,才能够进步。

如果不是单纯的嫉妒心理,就是政治原因。

之前萨沙分析了拾麦穗被打事情,当时确实有大量这种事情,莫言没有胡说,也没有必要胡说。

现在网上很多人攻击莫言吃煤炭的事情,萨沙就事论事分析一下。

首先,饥饿情况下吃煤炭是存在的,而且是普遍现象。

新闻1: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官方帐号 2019-12-26

被困地下88小时!四川宜宾13名矿工的生死历程:吃泥巴和煤炭充饥

升井7天后,12月25日,川煤集团杉木煤矿透水事故中生还的13名工人陆续出院回家。

14日中午,大家吃了矿上送来的盒饭,有人将剩饭搜集在一起,想带回去喂鸡。这盒“鸡食”变得珍贵起来,被13人分了,“一人两口”。

后来没东西可吃,“饿得实在遭不住了”,有人开始吃泥巴和煤炭。“煤炭不好吃,泥巴还好吃一点。”刘贵华说,自己则和别人分吃了一根皮带。

新闻2:

2009年07月13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贵州晴隆矿难矿工奇迹生还 吃煤渣喝污水活25天

“因为王圈杰、王矿伟、赵卫星等工人,以前经常告诉工友们,如果被困在井下,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可以嚼煤渣来消除饥饿感和恐惧感,即使是口渴,再没有水也能靠喝尿来维持生命。”救援人员判断,这25天,他们3人也应是靠这样的生存手段来挑战生命的极限。

新闻3:

2004年12月08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辽宁阜新矿难矿工创造奇迹 150小时吃煤渣存活

“到了第三天,饿得真是别提多难受了,我就随手捡起一块煤渣放到嘴里,一股涩涩的味道真是难以下咽,但我们不能等死!”李学志说到这儿表情严肃起来:“在井下,我们三个人互相鼓励着,说着家常,不知咋的,我还想起了以前有过对不住人的地方。我吃了一块煤渣后,又喝了一口矿井水,还让他们俩也吃,小杜吃了一块,可老程说什么也不吃。第四天,我们想,光吃煤渣也不是个事,找点别的吧,小杜找到一块木头,我们就把上面的皮给扒下来吃了。你问我是什么味?没什么味,就觉得饿了得吃东西,我们得活着等外边的人来救我们。”

类似新闻非常多,客观证明煤炭确实可以吃。

其次,煤炭有毒性,但少量吃没有问题。

煤炭的杂质很多,有些确实有毒。但任何人不可能把煤炭当作馒头一样,吃上满满一肚子。

少量吃一些煤炭,对身体的伤害非常有限,最终也会拉出来,没什么问题。

再次,饥饿的人回本能的吃东西,什么都想吃。

很多徒步被困饿死的尸体附近,救援者发现不但昆虫、蚯蚓、蚂蚁,甚至连草都被吃光,连泥土和石子都被吃了。

非常饥饿的人,真的什么都想吃,更别说偶尔吃几块煤炭。

人饥饿的时候,会本能吃任何看起来能吃的东西。

就比如说观音土,其实就是高岭土。

这玩意没有任何营养,也不能被消化,少量吃一点以后腹胀,让人要饱腹感,仅此而已。

但吃观音土只能暂时解除饥饿感,根本就不能阻止自己被饿死。

即便如此,人会因为自己的饥饿本能而吃观音土,这还是普遍现象。

甚至还有人会大量吃观音土,最终导致胃肠道阻塞而死。

所以,莫言说吃煤炭,技术上完全可行,实际上也确实有不少人这么做。

那么,怎么说莫言说的就是假话?

另外,莫言的小说中有吃煤炭的场面。谁都知道,小说是小说,小说不是新闻报道,是可以适当夸张和虚构的。

简单的将小说内容等同于实际,说好听了是抬杠,说不好听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而莫言回忆的《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写的很清楚,他们小学生是在1961年最饥饿的时候,每人抢了一块煤炭吃。一来小孩子不懂事,饥饿情况下什么都想吃一吃;二来只吃了一小块而已,又有什么问题?

其他网友观点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莫言和他的作品在读者中间产生争议,这很正常。可以说,莫言在未获得诺奖之前,无论是他本人或其作品的影响力其实都很一般。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由于个人所处环境、观察问题的角度、个人的政治立场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讲话还是所发表的文章,都是以个人的对社会所存在的现象进行反映,无不打上自己的阶级立场。

作为艺术作品,以小说的形式反映社会现象,古已有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反映的就是清朝封建社会里以贾府为主要线索等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整个过程。让后人在读曹雪芹这一宏篇巨制以后,不同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读书体会。就目前而言,吃红学研究这碗饭的人,就是同为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学者,Te们也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高雅的说法叫学术争鸣,通俗讲,就是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要想求得一致的意见和看法,除非就是用伟人强大的号召力,人为干涉的办法,否则,很难达成一致性的意见。

莫言作为新时代中国作家之一,能够让其作品获得诺奖,至少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与世界接轨所出现的新现象。央央大国,十四亿人口,各地从事小说、散文、编剧和诗歌创作的人,可以说不计其数,仅仅产生了一个莫言,是不是有点太少了?

所以说,国人对莫言和他所创作的小说“毁誉参半”,题主问到“如何看待关于他的各种争议”?路人的看法是不求全责备。

曾记否?当年由张艺谋所执导的电影《红高粱》,也是改自莫言的小说,第一次在柏林围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当时在国内公映时,也曾引起巨大的争议。好的是,张艺谋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和压力,继续他在电影艺术方面的探索。

所以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他个人的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民族的荣誉。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对作家和Te们作品的意见、看法,只要不违法,都是很寻常的事情,见仁见智,无碍大局。(原创于:2021/10/13)

其他网友观点

有争议奇怪吗?不奇怪。中国是英雄辈出的土地,但也是曾经盛产汉奸的地方。作为一名新四军的后代,我必须坚决站在维护祖国母亲尊严一边!

其他网友观点

啥奖的暂且不提,还是张艺谋让人知道了他爷爷,他奶奶,都没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被他塑造出来,算个鸟作家呀……

其他网友观点

莫言只是一个作者,编故事让人闲看的作者。但是作为红色作家不够格,缺少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的作者。

其他网友观点

西方看重的不是莫言这个人,而是契合西方需求的作品。如果你也能埋汰中国人,那这个奖就是你的了。

莫言:毁誉参半的诺贝尔文学作家,如何看待关于他的各种争议?.jpg” />

与诺贝尔的故事相关的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