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什么是会意字举例说明(什么是会意字,举例回答)

什么是会意字,什么是会意字举例说明?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18课,讲《说文解字》“止”部的最后四个汉字,从现代汉语角度说这四个字都是生僻字,巧的是,这四个字全部都是《说文解字》许慎所确定“六书”概念下的“会意字”,所以,我们顺带也说一下《说文解字》里会意字会有什么明显的表述“标志”。

学习《说文解字》常常被“六书”的概念困锁,因为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界定了“六书”,但却没有标明某一个字是归“六书”哪一类,其实,这个问题有规律可循,之前我们说了形声字的“表述标志”,今天我们再说“会意字”一般会有什么特殊表述作为“标志”:

在《说文解字》里,会意字大多数是二体的组合。其中,凡连续为文“从某某”者,“从某从某。”者,都是会意字。比如今天的四个字,多属此类;也有三体的组合,一般表述为“从某,从某某。”也有四体的组合,一般表述为:“从某、从某、从某、从某。”

记住这些标志,在学习《说文解字》时,遇到此类字,一般都可以作为会意字去掌握。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课程的内容如下:

1、疌。这个字在现代汉语201部部首检字法中,归入“疋(yǎ)”部。读音有两个:

(一)jié。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疌,疾也。从止,从又。又,手也。屮声。”上面我们说过,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体系中,凡是训为“从某,从某”的,都是会意字。因此,“疌”是会意字,本义为迅速,后来写作“捷”。

为什么能会出这个意来呢?从字形上出发,“疌”字的字形由“手(又)”和“足(足)”两部分组成。徐锴《说文系传》给的解释是:“止,足也;又,手也。手足共为之,故疾也。”好理解,在行进的时候,手足并用,当然就比较迅疾了。这个字也相对好记,可以想象一只猕猴在手足并用的奔跑。

(猕猴奔跑)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字就是后来的捷字,《说文解字》收有“捷”字,而上古的捷字,本就写作“疌”。钱坫《说文斠诠》有:“此古‘捷’字。”

(二)qiè。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只用于姓氏。《集韵·叶韵》:“疌,姓也。”

疌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疌字的小篆写法)

2、(这个字GBK字库无此字,大部分设备无法显示)字形与疌相近,可以描述为<入+‘疌’无上横>,具体如图:

(<niè>字的字形)

这个字现代汉语201部部首检字法中,归入“疋(yǎ)”部。读ni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机下足所履者。从止,从又,入声。”依照许慎的解说,这个字也是会意字。但具体会意不明。本义是旧式织机提综的踏板。《广韵·叶韵》:“织<niè>”

(旧织机上的踏板)

因为这个字意义是物品的名称,因此没有更多解说。

<niè>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niè>字的小篆写法)

3、(这个字GBK字库无此字,大部分设备无法显示)。具体字形描述可以是<‘少’省右点>或者<‘步’省‘止’部>,具体如图:

(<tà>字的字形)

这个字现代汉语201部部首检字法中,归入“丨”部。读tà。《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蹈也。从反止。读若挞。”既然是“从某某”,当然也是会意字。本义是踏。如何会意呢?

徐灏的《说文注笺》:“止之引申为不行,反而为<tà>,则为蹈而行也。<tà>,古‘蹋’字。止之可以引申为不行,把止字反过来,就是蹈而行。“蹈”的本义是践踏,“蹈”而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踏步”。

(踏步)

清代叶德辉《说文读若字考》称:“此蹋之本字,篆作蹋,见《足部》,云践也,又作踏,则隶俗字也。<tà>挞音近。”他认为<tà>就是蹋的本字,《说文解字》收有“蹋”字,又写作踏,“踏”字《说文》没有收录,是“蹋”字的隶俗字写法。

<tà>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tà>字的小篆写法)

4、歰。读音有两个:

(一)sè。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歰,不滑也。从四止。”王筠《说文释例》:“四止者,两人之足也。上二止倒之,而且反之者,两人相对,则其足趾相向,故倒之;其左、右相反,故反之。苟相顺从,必二人从行矣。今两足牾,是愤争之状也,故不得不滑之意。”

歰也是会意字。会意相对复杂:

从四止,四个止,是两个人的脚,但是“歰”上边的两个脚反过来了,说明两个人脸对脸相对而立,起了争执,互相不让走,所以有不能行义。《玉篇》:“歰,难转也。”本义即不滑润、滞涩。字同澀(涩的繁体)。甲骨文从“二止”或“三止”。《石门颂》有三个止的字形,证明到汉时,“三止”的字形还存在。

(面对面吵架)

本义之外,歰还有其他用法:(1)味苦;涩口。比如:这柿子真歰。《正字通·止部》:“歰,《六书故》:味苦歰亦谓之歰。别作澀。”比如《楚辞·大招》:“四酎并孰,不歰,不歰嗌只。”王逸注称:“言乃醖酿醇酒,四器俱熟,其味甘美,饮之浓滑,入口稍释不苦歰,令人不胃满也。歰,亦作澀。”

(2)口吃或语言文字不流利,不通畅。比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王右军少时甚歰讷。”王羲之小时候是个内向,说话都不顺畅的人。《宋史·勾龙如渊传》:“文章平易者多浅近,渊深者多艰歰。”指文章不通顺。

(3)不通畅;不调畅。钱坫的《说文解字斠诠》:“歰,《广雅》:‘歰,难也。”《石门颂》里的“道路歰难”即用此义。

(《石门颂》里的歰是三个止)

(二)shà。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翣”。指古代出殡时棺上的羽饰。《周礼·春官·丧祝》:“及圹,说载除饰”汉郑司农注:“周人之葬墙置歰。”唐代陆德明释文:“歰,本亦作翣。”

歰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歰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18,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什么是会意字,举例回答.jpg” />

与什么是会意字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