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中我们继续前行
徐邦瑚
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我和妻依然喜欢到郊外的月牙岛走走。
现在,月牙岛是一片净土,没有盛开的鲜花,没有葳蕤的草木,没有喧嚣的人声。勇敢地袒露着胸膛,拥抱着残雪。放眼望去,一览无余。我以为这恰到好处,就让我们独占这一片宁静,独享内心的妙处。
脚下是洁净的道路,听到的是雄壮的风声,看到的是干净的旷野,内心是一尘不染的世界。
我们心存欢喜地漫步在每一条小路上,享受着微弱的一米阳光,难以言表的快慰在内心独白……
老了,不再喜欢热闹,越来越喜欢空旷静寂的地方。空旷,使我们心胸开阔,卸去日常“冗装”,心也空空,一身轻松。静寂,使我们心无旁骛,如遁入佛门,灵魂和肉体和谐共生。
老了,喜欢找个安静的地方,或坐于一隅,或徘徊于幽深小径。掐一片树叶,呡一口白开水,默念一首小诗,望白云从头顶飘过,光阴慢慢从指头缝里流淌。
老了,喜欢简单的生活。吃不必珍馐,米饭,馒头,面条,佐以可口小菜,幸福感充溢心头。
老了,呆在老伴身边,心里就有了着落,有了慰安。不需要讲多少话,表达多少爱。各做各的事儿,各看各的书。偶尔分享一下所见所得,相视一笑,又归于宁静。
现在,我和妻冒着寒风来到了月牙岛。在这空旷静寂的环境里,什么也不去想,像单纯的孩子,眼里是无邪的世界,心里是无限的快乐。我们还追求什么呢?什么也不追求了。金钱,名利,地位,鲜衣怒马,都是浮云。我们需要在“篱落疏疏一径深”中徜徉,我们需要“兴来每独往”的自由自在,我们需要有“小院深深深几许”的居住环境,我们需要的是“一箪食一豆羹”的简朴生活,我们需要执手相看、相敬如宾的陪伴……
在这寒风凛冽、冰天雪地里,我们就这样走着。我们没有像青年人那样手牵着手,或者相依相偎。我们只是并排慢慢走着,慢慢走着。走在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走在银色的柔软的地毯上,走在蓝色的水晶球里。我们和天地融合在一起,我们在时间的隧道里回旋。
雪,映红我们苍老而还算年轻的脸庞,风,撩拨我们朴素的衣襟。我问妻冷不冷,她说有我在身边,不觉得冷。是啊,有我在你身边,有你在我身边,我们都不觉得冷,因为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用言语传递温度,用眼神输送深情。互相慰藉,驱走了严寒,再冷的天气也会暖融融的。
我们时而驻足在桃树柳树下,看光秃秃的枝条,说桃红柳绿的故事;我们时而蹲下身子,仔细端详路坎边的石竹,讲有关石竹的神话;我们时而践踏路面上的积雪,像孩童那样顽皮;我们时而来到小河边,跃跃欲试地踩着冰面,述说小时候在冰面上玩耍的情景;我们时而坐在木凳上,背着风,脸朝阳光,看田地里矮小的植物,春潮在心里涌动……
走着看着,忽然想起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我和妻踏着积雪在月牙岛漫步,似有张岱湖心亭看雪之意境。但我们没有“毳衣炉火”,我们只有一颗火热的心。
冬天的色彩是单调的,没有什么美景欣赏。但我们喜欢这单调的色彩,因为在褐黄和银白的世界中行走,能使我们沉静下来,忘却尘世中的繁华。心也如这洁净的世界,白雪,蓝天,冬阳,一望无际的远野……
冬天的声音是单调的,没有什么莺歌燕舞。寒风似一支长笛在我们心头演奏着古老的乐曲,吹得我们斗志昂扬。锣鼓太铿锵刺耳了,琴弦太撩人情怀了,只有这单调的风声能拂去心头的尘埃。
难道我们不喜欢其它季节吗?不, 我们也喜欢色彩缤纷的春天,心和花儿一起怒放;我们也喜欢芳草碧连天的夏天,精神和万物一起勃发;我们也喜欢金灿灿的秋天,人生路上又一次见证累累硕果;我们更喜欢这单调简朴的冬天,收藏着一年的喜悦,摒弃一年的烦恼,留下内心的温存,蕴含人生真谛,积蓄着精神力量……
冬天,天地明凈,时光无恙。让我们披一身寒风,携一缕阳光,清空往日岁月,颐养风华气度,继续行走在寂静的小路上,去迎接大美的春天……
作者介绍:
徐邦瑚,退休教师。九滴海水签约作家,编辑。喜漫步,醉心于自然。闲时翻书,偶有心得,随手涂鸦。老来忘却尘中事,一杯开水慰余生。
往期精彩回顾:
1“小暖男”需要暖心
2荷之缘
3小人物 大智慧
4新四世同堂(故事新编)
5摘樱桃
6再回首,我心依旧
7心中有盏长明灯
8又到端午吃粽时
9云开日出,冬阳温暖
10第一次赶海
11三人行
12让(短篇小说)
13难忘那辆独轮车
14大哥的幸福
15永远的岳父,永远的老师
16困惑的五秒
17精神不老,青春永驻
18 嗅着花香走天涯
19 徐邦瑚 | 绿叶对根的情义
20 徐邦瑚 | 车厢协奏曲
21 徐邦瑚 | 初秋之美
22 徐邦瑚 | 与桂花约会
23 徐邦瑚 | 遭雨
24 徐邦瑚 | 军训散记
25 徐邦瑚 | 我的老师
26 徐邦瑚 | 打牙祭
27 徐邦瑚 | 车厢协奏曲
28 徐邦瑚 | 八月,把我的思念寄到远方
29 徐邦瑚 | 谈谈“吹牛皮”
30 徐邦瑚 | 南瓜弯弯
31 徐邦瑚 |“巡”城
32 徐邦瑚 | 事到临头难自持
33 徐邦瑚 | 国学班生活剪影
34徐邦瑚 | 叨叨“接地气”
35徐邦瑚 | 耕耘之乐(一)
36徐邦瑚 | 耕耘之乐(二)
37徐邦瑚 | 赶集
38徐邦瑚 | 冬晨之韵
39徐邦瑚 | 新《孔雀东南飞》
40徐邦瑚 | 家乡的南塘
41徐邦瑚 | 这也是幸福
41徐邦瑚 | 少年的情怀最真心
42徐邦瑚 | 寻春
43徐邦瑚 | 床头变迁记
44徐邦瑚 | 大舅哥 敬你一杯酒
45徐邦瑚 | 岁月有痕
46徐邦瑚 | 微型小说选刊
47徐邦瑚 | 淡然处之,心安即好
48徐邦瑚 | 一把
49徐邦瑚 | 我的英雄情结
50徐邦瑚 | 蜂飞蝶舞二月兰
51徐邦瑚 | 仙翁与童子
52徐邦瑚 | 豌豆花又开了
53徐邦瑚 | 他和花儿一样美
54徐邦瑚 | 一路风光一路歌
55徐邦瑚 | 雨濛濛,情深深
56徐邦瑚 | 茅草花和虞美人(童话)
57徐邦瑚 | 说猪事
58徐邦瑚 | 行走
59徐邦瑚 | 似曾相识燕归来
60徐邦瑚 | 粽香情浓
61徐邦瑚 | 云的自白
62徐邦瑚 | 雨中登览花果山
63徐邦瑚 | 荷塘絮语
64徐邦瑚 | 紫薇 紫薇
65徐邦瑚 | 傻坐 望呆
66徐邦瑚 | 暮色苍茫 我们一起行走
67徐邦瑚 | 欣赏 快乐无限
68徐邦瑚 | 渔湾看水
69徐邦瑚 | 头发上的纠结
70徐邦瑚 | 扁豆花开又一秋
71徐邦瑚 | 梦中的故乡
72徐邦瑚 | 云台山下白鹭飞
73徐邦瑚 | 累并快乐着
74徐邦瑚 | 江南明珠——南浔
75徐邦瑚 | 向往山居生活
76九滴海水[参赛作品] 029 || 物换星移 书声依旧
77徐邦瑚 | 风霜高洁
78徐邦瑚 | 冰心玉洁
79徐邦瑚 | 啊, 火棘!
80徐邦瑚|说三道四
81徐邦瑚|手牵手跟着感觉走
82徐邦瑚|荷塘,我心中的伊甸园
83徐邦瑚 | 乡情依旧 乡归何处
84徐邦瑚 | 在祥和中忙年
85徐邦瑚 | 海边行
86徐邦瑚 | 这一片热土
87徐邦瑚 | 多情的春雨
88徐邦瑚 | 故乡的小河
89徐邦瑚 | 百草园中一名株
90徐邦瑚 | 春光 (外二首)
91徐邦瑚 | 祭奠大姐
92徐邦瑚 | 山不在高 有情则美
93徐邦瑚 | 哭泣的芦苇
94徐邦瑚 | 海涛鼓乐 风光如画
95徐邦瑚 | 捉迷藏
96徐邦瑚 | 清香酝酿满黄窝
97徐邦瑚 | 千古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98徐邦瑚 | 乘长龙腾云驾雾
99徐邦瑚 | 快乐的 六二“儿童”节
100徐邦瑚 | 心花洇着汗水怒放
101徐邦瑚 | 桃园“三结谊”
102徐邦瑚 | 故乡 童年 红高粱
103徐邦瑚 | 坠落的燕子
104徐邦瑚 | 欣赏那朵花 陪伴这片叶
105徐邦瑚 | 卷舒开合任天真
106徐邦瑚 | 要把自己当棵葱
107徐邦瑚 | 无事此静坐
108徐邦瑚 | 那些名字 深深扎根在心里
109徐邦瑚 | 蒲草韧如丝
110徐邦瑚 | 豆丹沉浮录
111徐邦瑚 | 火红的年代 火红的青春
112徐邦瑚 | 依依山水看朐园
113徐邦瑚 | 秋风来了 (外一首)
114徐邦瑚 | 漫步环岛路
114徐邦瑚 | 巍巍梧桐 菶菶萋萋
115徐邦瑚 | 秋风掠过桃花涧
116徐邦瑚 |山芋恩仇录
117徐邦瑚 | 秋风染红枫树湾
118徐邦瑚 | 青青河畔草
119徐邦瑚 | 粼粼湖水映古塔
120徐邦瑚 | 简洁最好
121徐邦瑚 | 在安静处放飞心情
122徐邦瑚 |衣冠简朴古风存
123徐邦瑚 | 因‘’美‘’惹上了祸
124徐邦瑚 | 致敬 灾难中的“逆行者”
125徐邦瑚 | 在心里筑起一道防疫长城
126徐邦瑚 | 窗前(外一首)
127徐邦瑚 |疫期短笺
128徐邦瑚 | 泥巴漫游记
129徐邦瑚 | 祭花草
130徐邦瑚 | 一片景 一段情
131徐邦瑚|踏青归来话踏青
132徐邦瑚 | 幸运的丑石
133徐邦瑚 | 因为有爱 花开不败
134徐邦瑚 | 寻找
135徐邦瑚 | 踏遍青山人未老
136徐邦瑚 | 买菜拾零
137徐邦瑚 | 思想碎片
138徐邦瑚 | 怀念
139徐邦瑚 | 从拜堂看传统习俗
140徐邦瑚 | 神奇的土地
141徐邦瑚 | “照像”之管见
142徐邦瑚 | 听雨(外三首)
143徐邦瑚 | 生命启示录
144徐邦瑚 |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145徐邦瑚 | 雨 滋润着……
146徐邦瑚 | 走,听歌去
147徐邦瑚 | 稻田里的故事
148徐邦瑚 | 池塘变迁记
149徐邦瑚 | 枫叶芦花秋瑟瑟
150徐邦瑚 | 在落叶前……
151徐邦瑚 | 卵石
152徐邦瑚 | 珍藏春天
153徐邦瑚 | 再次走进课堂
154徐邦瑚 | 好歹也是果子
关于〞九滴海水〝的几点说明
“九滴海水”的宗旨:“汇集大师风采,推介独家之长。”
一:欢迎投稿,散文,小说,诗歌(含古典诗)及杂文等,短篇以三千字为宜。
二:坚持原创:本平台只接收原创首发作品,作者不得一稿多投,不得投递已在其它平台刊发过的作品,欢迎自带插图及配乐。凡经本平台刊发的作品,均由作者授权独家首发;如需转载或刊用,请联系本平台。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侵权行为。一个月内未收到用稿信息,可投其它媒体。
三:稿费运作:每篇文章的赞赏,按平台规定:百分之六十返还作者,百分之四十用于平台维护,三天内以稿费红包发给作者。总额低于十元,不予发放,用于平台维护。每篇阅读量必须超过100,三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加稿费10元。
投稿邮箱782459872@qq.com
投稿微信:13814362867